武长风戏谑的话语让郑秀娘耳尖都沁出胭脂色,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
    霍氏眼角细纹里漾着慈蔼的笑意——自家这个惯会插科打诨的儿子,倒是深谙“烈女怕缠郎”的至理。

    一想,郑秀娘与武长风都到了完婚的年龄,不过以前武家穷得叮当响,连聘礼都凑不齐三担谷子。

    霍氏是个要强的人,自然不希望家内唯一男丁成亲时被人说闲话,眼下条件已是非常成熟了。

    “合该早些操办。”霍氏放下手中活计,满脸笑意:“早点生孙子,我也有个盼头。”

    听霍氏这样说,她旁边的郑秀娘立时红了小脸,不过却又支起耳朵仔细地听着。

    霍氏笑道:“为娘早查过日子了,明年的十月初九,这是个好日子,到时请亲家母来,我们一起好好商议商议,总要备齐三书六礼,莫叫旁人说咱们武家不知礼数。”

    此时是崇祯七年的十月中,到明年十月初九还有一年时间,是可以仔细操备一番。

    郑秀娘耳畔嗡鸣着擂鼓般的心跳,终于忍不住羞红小脸去了。

    看着她的背影,武长风微笑道:“一切就由母亲作主吧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武长风的婚期定下后,霍氏有的是时间来张罗,而消息传出后,劲勇堡人人欢喜。

    眼下堡内军户皆视武长风为主,这里头有个门道:古代军队最讲究“家国同构”,主将有了子嗣,就等于给大伙吃了定心丸。

    说句不好听的,要是武长风哪天战死沙场,这堡子岂不成无主之地?若是有了继承人,相当于给军心上了双保险。

    同时,令人振奋的还有一则消息,那就是堡内开始养殖家畜。

    武长风折腾起副业来,比打仗还来劲。

    这种稳定的肉食来源,让人看到希望,粮食充足后,对生活品质自然有所提升。

    谁不想吃肉?

    这玩意才叫香啊!

    武长风让张衡去购买猪仔,鸡仔鸭仔、鱼苗,羊羔等重任,带了银子,还有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军户等,踏遍了宣府镇各地,甚至最远还到了保安城等地,最后才买齐了武长风需求的畜类苗种数量。

    主要是武长风的要求太多:买猪仔要挑腰身滚圆的,选羊羔得看蹄子结实的,连鱼苗都得是活蹦乱跳的。

    知道的说是置办牲畜,不知道的还当是给皇帝选贡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