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岛的行事风格就是快,许可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也许是无意间有着十几年的准备,剧本很快就出炉了!

    很多想法都和陈安讲述了一下,很幸运,陈安听着他的想法感觉不错。

    没有造成当年沃卓斯基姐妹在拉投资找演员为《黑客帝国》作介绍讲解没一个人听得懂的地步。

    看着徐可准备的手稿,漫画一般的格式,分镜干脆利落,画面很有写意的风格!

    “我算是找对人了,我就知道这么多年你都没忘了这个项目。”

    “虽然没到废寝忘食的地步,但确实也没忘了,有时候会时不时记起来。”

    徐可拍打着膝盖一脸遗憾的表情,当初项目的失败对他的打击确实很大。

    后来被奉为佳作,但影片的亏损是不变的,也宣布了当时项目的确是失败了。

    陈安继续品鉴着对方准备的手稿,人物没有面容,但大致的勾画也显得很有韵味。

    这方面对方却是独树一帜,一骑绝尘!

    可以偷学一手。

    看了一个多小时,陈安才将手里的东西放下,“公司做了预算,大致6亿制作成本,你觉得如何?”

    听到这个数字徐可眼睛不自觉亮了起来,高兴道:

    “够了够了!哪用得着6亿。”

    “多不多不是我说的算,是公司专业统计的,到时候你看看计划书就行了,项目是几方合作,到时候会有几家的人去剧组帮忙参与制作,希望你明白。”

    虽然陈安说得比较委婉,但意思也很明显。

    特殊时期,刚刚经历寒冬期的几家虽然看好光年的项目,也看好徐可这位大导演。

    但如今各家对于资金都看得比较紧,大撒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

    家家都希望能精打细算。

    得力于早年一串如吴白鸽、陈可心等一众港岛导演的精耕细作,才有了徐可如今的待遇。

    对此,徐可也没有意见:“没问题,帮手多更好拍摄嘛。”